Skip to content

影像叙事语言

前提

无论是使用什么机位、镜头、色彩,观众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故事,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为主题、为故事服务,因此,在做下面的技术选择时要把故事放在第一位,抓住观众的眼球,把他们带进故事里是导演要做的事。

机位

正面机位

邀请观众参与感受主角的情绪。适合情感表达和传递

背面机位

神秘感,也可以是诗意的留白

正侧面机位

让观众以悄悄潜伏的方式观看主体,也可以方便交代主体所处环境,或者方便拍下对话的两个人

后侧面机位

具有强烈的拒绝交流的意味。可以传递出抗拒的情绪


焦距

短焦镜头

  • 近处物体大,加大景深,会加大近处主体与远处景物的距离,产生疏离感。
  • 更擅长拍摄景物,呈现更广阔、大景深的空间。
  • 在小空间里拍摄需要用到短焦,以此呈现更多内容,利用大景深营造出空间感
  • 在纵深的空间轴上安排任人物位置
  • 短焦镜头的两侧会出现弧度扭曲,人物和环境空间的扭曲变形,可以带有主观色彩,变现主义色彩

长焦镜头

  • 极浅的景深,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 景深度关系被压缩,三维空间透视关系弱化
  • 水平视角窄
  • 从环境中突出和美化任务主体形象
  • 被压缩的透视关系,暗示压抑或单调气氛
  • 在关系镜头中,可以塑造人物之间联系紧密的感觉
  • 压缩人物的运动速度和距离(长焦拍摄移动的人物,会有种人物在原地踏步的感觉,原因正是由于距离被长焦压缩了)

变焦镜头

  1. 分为:推、拉、移动焦点
  • 移焦镜头的叙事价值:
    1. 在一个镜头的纵深关系内呈现戏剧关系
    2. 一个镜头内模拟人物的视点,引导观众的眼睛
    3. 在焦点的虚实转换中塑造人物形象

光的种类

  • 自然光
  • 人造光

光源方向

顺光

正面打过来的光线。 层次平淡,缺少深度,没有立体感,是呈现物体面貌的基本光线。 拍摄人物时会冲淡褶皱,但是空间纵深感减弱。

侧顺光

正侧面45度光线。 既能看清全貌(由明到暗变化),又有立体感,有利于表现物体的质感、色彩、毛发

测光

正侧面的光。 物体看不出全貌,但能区分出亮面、次亮面、暗面、次暗面、明暗交界线等五种,影调显著,层次感强,可以强调物体的凹凸层次和质感。

侧逆光/后测光

后侧45度光线。 可以勾勒出物理的轮廓形态,使主体与背景分离。有空间感立体感,当侧光源位置低且光线柔和时可以呈现出人物诗意的质感。

逆光

后侧光线。 缺乏立体感和质感。但可以作为轮廓光,提取出主体线条。 可以制造出恐慌或者主体的神秘感,所以可以用来制作特殊的戏剧效果。

顶光

垂直方向超过60的上方光源。 凸亮凹暗的效果夸张,比较反常的光线,用来塑造人物神秘/阴森的感觉。

脚光

垂直方向超过60的下方光源。 不常用,主要用来丑化人物形象,或者可以用来面部修饰光源。

光源质感

直射光

擅长刻画立体感,轮廓等硬调画面

散射光

经过反射和透射产生的光线(例如:阴天的天光/柔光设备)。散射光下的硬调柔和细腻没有明显的明暗调,光线比较平均。

反射光

分为:镜面反射、漫反射

墙面、雪地、水面、草地等,一般作为辅助光使用

光线塑造空间

  1. 用阴影讲故事,制造画外空间和建立悬念,阴影分为:附着阴影、投射阴影。

    1. 主体自身遮挡形成的阴影
    2. 主体外的物体形成的阴影投射到主体身上。

    阴影会强制观众去想象,制造画外空间、悬念感和氛围,同时可以与高光部位形成反差造成戏剧化效果

  2. 特殊效果光营造氛围(例如:叠加带颜色的光线表达情绪)

光线塑造人物

光线如何塑造人物?

  • 光线美化人物(利用光线让人物区别于生活中的普通人)
  • 光线勾勒、提取人物线条(线条可以让人物更有立体感,也可以戏剧化人物形象)
  • 戏剧化人物形象(很高级的表达手法,对于人物性格的描述其实无需动作/台词表达,仅仅用光线就可以完成对人物性格/情绪的暗示)
  • 视觉化人物情感状态(利用光线描述内心情绪/表达人物处境,光线可以把难以叙说的情感视觉化)
    • 不稳定的光源(霓虹灯、烛火)中可以表现人物情绪的挣扎、波澜,或者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状态

影调的基本类型

什么是影调?

电影画面有不同明暗的光线,不同深浅的色彩组成,使得整体画面形成一种光线明暗和反差的趋势,这种趋势叫做影调。

影调的分类:

  1. 高调:

    场景、人物得到光线照射的范围大且均匀,画面构成元素总体趋于明亮。

    以浅色/白色,色彩亮度等级偏高的色彩为主,影调层次亮白细致、反差较小。

    调子是对情绪的引导,调子越高情绪越兴奋,高调影调常用于轻松、温暖的偶像剧、喜剧,例如《最好的我们》

  2. 低调:

    画面倾向于阴影、背光面为主,色彩倾向于低亮度色彩。

    光线只对局部区域形成局部照明,影调层次浓重细致、反差大。

    低调会让人压抑、紧张,常用在:战争片、恐怖犯罪、嫌疑、压抑、黑色

  3. 硬调:

    追求大明暗反差,缺少由明到暗的中间过渡。

    适合强情结、冲突强烈、情感激烈的故事。

  4. 软调:

    追求很弱的反差,画面光影趋势比较平均化。

    适合表现温暖的人情、更生活化的故事。

影调的戏剧价值

  1. 简历戏剧氛围和情绪基调的导演语言。

  2. 故事主题的视觉隐喻。

    影调是一个整体趋势,整体视觉风格。有建立戏剧氛围和情绪基调,和表达主题有关这样的功能。 我们不是完全为了追求去建立视觉风格才建立某个调子,而是视觉风格跟我们整个电影要讲的故事、戏剧氛围、情绪是在一起的,这样的话光线才是具有戏剧价值的。 他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技术,只追求复杂离奇的光影形式为目的,在某种程度上,光影是为了讲故事服务的!

导演的光影工作基本流程:

  1. 明确你的故事需要的光影调子。
  2. 和摄影师、灯光师、美术师工作选择与光纤有关的拍摄场景、拍摄时间、灯光设备。
  3. 创造你需要的光影调子,精确到每个场景和镜头的布光方案。

色彩叙事

色彩的基础认知

色彩的基本组成:

  1. 色相Hue:三原色、三间色

    • 八个基础色相:

      • 红、橙、黄、绿、青、蓝、紫、品红
    • 互补色:(互补色放在一起会对比的很强烈)

      • 蓝 - 黄
      • 红 - 青
      • 绿 - 品红
      • 橙 - 靛蓝
  2. 色值:

    • 定义:色彩的亮度,在灰度阶梯的位置,一个色彩色值越高越接近白色,越小越黑。
  3. 色饱和度:

    • 色彩的浓度或强度,纯度;色彩中掺杂补色的程度,色彩越不饱和,越趋向于灰色。
    • 什么是全饱和色:色环上的纯色

色彩关系

  1. 近似关系
  2. 对比关系:色相、色值、色饱和度的对比

色彩叙事

色彩讲故事的三个基本创作技巧

  1. transition演化性:用色彩的相继演化性(人物主色调的变化)讲述人物的成长弧线,命运的变化。
  2. contrast对比性:用色彩色调的对比,区分不同的叙事时空(例子:《妖猫传》)
  3. association相关性:色彩基调与情结、人物的相关性来赋予故事主题。

构图语言

影像构图的基本任务

什么是构图工作?

动态影像构图:在二维平面创造具有动感、慎独感的影像,运用光影、角度、景别、对比、视平线、黄金分割、视线、画框等装置,在画面中安排主体位置,完成导演对情绪、主题的表达。

构图是很多视觉装置共同工作的结果。

控制好画面构图,观众会更好的理解你的人物。

构图工作的基本任务:

  1. 将重要的视觉内容放在重要的位置
  2. 构图让影像充满动力(引起观众对视频的吸引力,看了上面的镜头就很想看下面的内容)

构图基础

视觉中心位置
  1. 将重要的视觉内容放在画面几何中心
  2. 将重要的视觉内容放在画面黄金分割区域(相比把人物放到几何中心,将人物放置在黄金螺旋线附近可以让画面更有动力感)

构图建立视觉优势塑造人物

  1. 人眼的注意力是一种有限资源,不会将看到的所有信息平均的分配和加工,而是有所选择。有先看到后看到,有留意时间长有停留时间短。勾图工作就是要有意的去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2. 视觉优势无法量化,但是可以进行比较。

视觉注意力的分配偏好:

  1. 看得清的 > 看不清的
  2. 面积大的 > 面积小的
  3. 明亮的 > 黑暗的
  4. 中心位置 > 边缘的
  5. 特殊的 > 平凡的
  6. 左 > 右

视觉优势的分配偏好

  1. 视线所指(主体人物看向的方向) > 画面内其它内容
  2. 空间透视所指 > 画面内其它内容
  3. 画框中的内容(被框架框柱的东西) > 画面内其它内容

如何让主要人物建立起视觉优势?

  1. 光影优势引导
  2. 色彩优势引导
  3. 面积优势引导
  4. 虚与实的优势引导
  5. 动与静的优势引导
  6. 运动方向(逆行)的优势引导
  7. 视线优势引导
  8. 框中框的优势引导
  9. 透视关系(画面指向性的消失/集中点)的优势引导

镜头语言(单一镜头叙事)

固定镜头

固定镜头的美学特征

  1. 镜头存在感减到最低,是观众关注人物的表演和调度
  2. 镜头的构图形式稳定,场景空间稳定,导演控制度很高
  3. 长固定镜头保留真实的时间,能传达出生活质感

固定镜头使用功能的分类

  1. 观察式:完全不介入场景
  2. 隐喻式:场景意义渐渐发生
  3. 短固定镜头:交代或强调重要细节的功能

固定镜头的叙事价值

  1. 稳定空间和构图形式
固定镜头叙事价值:人物塑造
  1. 呈现人物肢体语言
  2. 呈现人物之间的戏剧关系
  3. 呈现人物与场景的关系

长固定镜头的叙事价值:真实的生活感

保留真实生活的时间感
↓
呈现生活本身的动作节奏
↓
刻画出真实生活的韵味

运动镜头的拍摄要点

运动镜头的拍摄形式

移动:轨道车移动拍摄、持移动跟拍摇臂移动拍摄、空中移动拍摄特殊移动辅助设备拍摄

  • 分类:
    • 轨道车移动拍摄(适合交代水平方向的场景布局和人物左右移动)

    • 摇臂移动拍摄 适合大空间范围的移动

    • 手持移动拍摄,可分为:

      • 前跟 - 主体形象存在感强
      • 后跟 - 模仿剧中人物视点
      • 侧跟 - 画面动感

      跟拍镜头擅长主体运动时的状态,还有它可以拍出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

    • 航空拍摄

    • 特殊运动设备拍摄

推拉:

  • 推拉镜头可分为:
    1. 变焦推拉Zoom in/out
    2. 摄影机自身前后移动推拉Dolly in/out

摇:水平摇/垂直摇、快摇/慢摇

摇镜头很像一个人原地站着不动,用视线去扫视周围环境,或者打量一个人。

因此通常用于模拟人物主观视点,或者交代空间。

  • 按照环境的拍摄对象可分为:

    • 轨环境空间摇摄
    • 人物摇摄
  • 按照速度可分为:

    • 快摇
    • 慢摇
  • 按照摇摄方向分为:

    • 水平摇摄
    • 垂直摇摄

运动镜头的美学价值

  1. 让镜头获得了超越人眼的自由,带来飞翔的视点,可以让影像超越人类日常经验的镜头形式
  2. 让观众的肾上腺素加速分泌,带来愉悦感。让镜头运动就会有新的视觉元素源源不断的进入到画面里来,因此可以让观众不断的接受视觉刺激,产生兴奋感。
  3. 导演能够用影响的运动引导观众的注意,将观众带入故事情境中。(例如:跟拍一个人上班的路上,导演可以交代出这个人的生存环境、人际关系、工作内容等,使故事具有信服力,实现对观众的心理控制)

运动镜头的拍摄要点

  1. 空间选择和转换
  2. 运动依据设计——人物、视点、空间、故事
  3. 镜头内部容纳戏剧性内容

运动镜头拍摄设计

  1. 镜头调度的空间选择

    • 小场景内部的镜头运动
    • 连续空间场景之间的镜头运动
  2. 镜头运动依据设计

    • 跟随人物运动的镜头
    • 跟随空间变化的运动镜头
    • 跟随人物视线变化的运动镜头
    • 跟随故事情节走向变化的运动镜头(比如由A看向B,镜头就可以自然的跟随视线摇移到B,开始B的情节)
  3. 镜头内部容纳戏剧性内容

    • 参观式的运动镜头——用人物运动带出空间关系、人物关系
    • 用运动强调、刻画人物戏剧关系
    • 用运动镜头起幅落幅间呈现因果关系

用长镜头讲故事

什么是长镜头?

长镜头是一种美学,也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区别于剪辑和分切镜头,他是用一个镜头完整的拍摄一个场景。长镜头并不是指时间长,而是指用单一镜头拍摄单场景,也就是常说的一镜到底。

长镜头的例子电影:《九种生活》

长镜头的叙事价值

  1. 保持时间连续性,达到真实再现的效果
  2. 空间连续性
  3. 反戏剧性:剪辑和分切镜头导演可以戏剧性的展现想给观众看到的,但是长镜头相比就比较写实,导演不改变、不强调内容,留给观众自己去寻找和发现里面的蕴含的戏剧性。因此长镜头本质上是反戏剧性、反高潮的一种美学倾向。给观众理性的观看方式,使观众能发散自己的思考。

镜头语言讲故事的核心技术

分镜头与镜头视点技术

引子:随手用手机拍一段视频,这是影像发生了,但是不代表叙事发生了。叙事需要做一些建构才能发生。

那么怎样才算是影像叙事呢?

  • 基于人类的共情机制
  • 唤醒观众的人生经验、感受
  • 影像与观众之间发生的情感共鸣

无论是做综艺、电影等任何影像,首先要考虑的都是怎么让观众进入情境,怎么去最大程度的吸引到观众,用情感的共情,用人类通约性的情感吸引他们。情感是影像叙事的通行证。

影视剧中可以表现的情感层次划分:

  1. 通约性高的普遍情感:亲情、友情、爱情

    例如:单亲的亲子关系、暗恋、初恋情结等

  2. 人在某种生活处境下的情绪:

    例如:焦虑、恐惧、不安全感

  3. 对社会问题、某种生活处境的深度/哲学思考

分镜头的基本视点类型:

  1. 主观视点镜头
  2. 客观视点镜头
  3. 导演诠释视点镜头
  4. 间接主观视点镜头

分镜头的基本方法

影视作品的物理构成/影视作品是如何建构的:

在影视剧情里通常是由一个个大段落组成。

比如:讲一个人的一生。可以从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顺序。

  • 从童年开始讲起,童年就是一个大的意义段落。
    • 童年的拍摄又场景可以分为:场景1、场景2、场景3...
      • 其中每个场景又可以有很多场戏。一场又一场来描写童年创伤。
        • 每个场景戏要有多组镜头,每组镜头又要有多个单镜头。
          • 组镜头的使用:例如组镜头1用来拍摄小孩、组镜头2用来拍摄妈妈、组镜头3用来拍摄爸爸
            • 组镜头下单镜头的使用:例如在拍摄小孩的组镜头1中,要有拍摄眼神的,要有拍摄全身的,要有拍摄手部动作的。
        • 每场戏中组镜头的划分(包括每个组镜头又分为n个单镜头)的意义在于:拍摄多角度的特写,方便后期交叉剪辑。

什么是分镜头?

  1. 将场景拆分为多个镜头
  2. 引导观众的视觉注意重点
  3. 更多镜头填充心理时间

分镜头的基本逻辑:

  1. 将场景拆分为多个镜头单元ABCD
  2. 以场景的戏剧内容重点划分镜头单元
  3. 以视点的依据设计镜头单元ABCD

定场镜头

什么是定场镜头(主镜头)?

记录和呈现场景全貌的全景镜头

和被摄场景较远的距离,客观呈现的态度。

镜头没有完全介入到场景中去,是让观众明确故事空间的镜头。

一场戏通常都会需要这么一个机位去记录下来完整发生的事情。在这个镜头的基础上再去做其他的分镜头。

定场镜头要记录下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空间,人物和场景的关系。

定场镜头的功能:

  1. 常常在一场戏的开始出现,建立观众对场景的空间认知,使他们有空间安全感,让观众明确故事发生的场地空间,他们就会想象的进入故事情境。

     人类的两种空间认知模式:
         1. 路径地图(跟拍)
         2. 鸟瞰地图
    
  2. 交代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3. 呈现场景的戏剧氛围,场景暗示故事的情绪基调。

客观、主观视点镜头

不同的视点镜头可作为导演的分镜依据

四种常见视点镜头

  1. 客观视点镜头
    • 对剧中人物的拍摄就是客观视点
  2. 主观视点镜头/POV镜头
    • 模仿剧中人物的视点。
通过缝合剧中人物与观众的视点,从而让观众更容易参与到故事中。
这个缝合镜头是通过很多组ABC镜头来实现的。

什么是ABC镜头:
    A镜头 - 客观视点镜头:拍摄剧中人物;
    B镜头 - 主观视点/POV镜头:拍摄人物视点方向;
    *C镜头 - 客观视点镜头:剧中人物的反馈镜头,此镜头非常重要,没有反馈镜头人物的情感关系是没办法建立的,反馈镜头需要对B镜头中的情景做出反馈

只通过一组ABC主观视点镜头是没办法做到与观众共情的,需要很多组ABC镜头的反复使用,才能够构建起共情机制,才足以让观众了解到剧中人物的行动意图、情感状态。

主观视点镜头拍摄要点:
1. 习拍摄主观视点镜头组合
2. C镜头缺一不可,C镜头是叙事最关键的镜头
3. 拍摄多组主观视点镜头,建立人物的视点权利
  1. 间接主观视点镜头
*什么是间接主观视点镜头?
1. 不提供参与者的视点,但使镜头接近动作场面,以便观众获得更贴近现场的代入感,从而增加强烈的视点感受。
2. 景的细节信息。
3. 任何具体的人物发出的视点镜头。

*间接主观视点镜头与主观视点镜头的区别?
1. 主观视点镜头让观众成为角色。观看间接主观视点镜头,观众并不会成为角色。
2. 主观视点镜头不能完全呈现场景的重要细节就需要间接主观视点镜头来表现
3. 间接主观视点镜头像一个在场的围观者发出的视点,不是任何具体的人发出的视点。

*间接主观视点镜头的叙事功能?
1. 拍摄细节镜头,面部特写镜头
2. 戏剧价值的细节,调动观众的情感参与到情境中。
3. 现场人物的反应镜头,这些镜头积累出场景的氛围。(例如:想营造主角下一步的动作有多惊险,可以利用间接主观视点镜头来拍摄周围人物的神色变化),间接主观视点镜头需要在拍摄的时候利用大量的摄影机进行拍摄不同的周围人物/景物的,以便后期使用这些分镜头。
  1. 导演诠释视点镜头
什么是导演诠释视点镜头?
1. 导演作为镜头视点的发出者
2. 反常的角度、构图的镜头尝尝携带者导演的个人意图
3. 导演引导观众以某种特别的方式来看的视点镜头

导演诠释视点镜头叙事功能:
1. 镜头实现对场景、故事的诗意性、隐喻性的表达
2. 导演用镜头语言对场景或任务的一种评价、暗示。

分镜头的最终任务

  1. 完成场景的拆分肢解
  2. 引导观众理解故事戏剧性重点
  3. 建构足够多的镜头数量,积累出戏剧场景的时间(需要时间长的叙事内容,可以通过分镜头的累积)

剪辑叙事的观念与技巧

多个镜头讲故事的心理学原理

在镜头剪辑中镜头的概念,和拍摄中的镜头的概念有什么不同?

  1. 拍摄时的一个镜头:指开机到关机所记录的一段连续影像
  2. 剪辑时的一个镜头:指在切换点之间的连续影像
  3. 剪辑处理镜头:以拍摄镜头的素材为基础,决定镜头取舍

剪辑师的主要工作内容

  1. 选择、取舍镜头 - 留下好镜头、舍弃废镜头
  2. 安排镜头顺序、关系 - 简历镜头之间的结构
  3. 安排镜头时间长短 - 建立剪辑的节奏
  4. 选择剪切点 - 剪辑的语法和技法

多个镜头的组合,为什么就可以讲故事?

影像叙事所利用的镜头讲故事的基本心理机制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机制Gestalt。

多个镜头所利用的格式塔心理包括以下常见模式:

  1. 相似性原则
人的潜意识会将看到的一些相似的元素整合成整体。
比如:先看到一束玫瑰,后看到一束百合。观众可能会以为这是一个花店。
  1. 封闭性原则
当事件有开始的时候,由于人们会认为结构是封闭的,所以一定会产生结果。
一个任务是不是会在影片结束之前完成,导演一定会告诉我,这是观众脑海中的设定
  1. 连续性原则
有些断断续续,并没有连续性的片段,当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时,人们会想方设法的把它知觉为整体。
比如:在酒吧里,男人问另一个即将结婚的人要结婚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下一秒画面切换到监狱的场景。观众就会自动的在上下场景之间发挥想象建立关系/概念/思想
  1. 弥补遗憾心理
当一件事情并没有像人们预想中期待的一样,人们会想如果不是这样就好了。这种心理就构成了我们剪辑时的一种动力。
比如有两个人,一个要离开城市,一个想在机场挽留这个人。但剪辑安排他们进行一次擦肩而过,观众就会着急遗憾,想着‘如果刚刚他们相遇就好了’,观众看下一个镜头时就会多了一个心理动力希望弥补刚刚的遗憾。

交叉剪辑

什么是交叉剪辑?

两个有因果关联的场景之间的镜头交互剪辑,形成了交叉剪辑。

例如:

  • 场景1的镜头: 场景1-1 | 场景1-2 | 场景1-3 | 场景1-4 | 场景1-5

  • 场景2的镜头: 场景2-1 | 场景2-2 | 场景2-3 | 场景2-4 | 场景2-5

  • 最终剪辑为: 场景1-1 | 场景2-1 | 场景1-2 | 场景2-2 | 场景1-3 | 场景2-3 | 场景1-4 | 场景2-4 | 场景1-5 | 场景2-5

交叉剪辑产生的观众观赏效果:在心理上介入了剧情。交叉剪辑可先后让观众置于两个空间场景,知道一件事情的发展动态,在场景之间构建了一种戏剧张力。

几秒钟的突然惊吓带来的恐惧是转瞬即逝的。但是如果在20分钟内详细的描写你躲在角落里,慢慢的脚步声逐渐走进,这种时间长度和细节给观众带来足够的心理张力的时间让观众进入剧情,所带来的恐惧也是绵长且回味无穷的。

有效戏剧时间是指:观众可以在情绪、情感、精神层面上进入你的故事的时间。胜利的一个时刻不如努力拼搏的过程好看,描写努力的时间越长,越会让观众想要期待结果,也就越是有效的戏剧张力时间。 戏剧张力使得观众的注意力能够停留在银幕上,观众停留时间越久,经济回报就越高,影视产业就可以产生循环。

什么样的场景之间交叉剪辑可以产生戏剧张力?

  1. 封闭任务结构的交叉剪辑

    在截止时间之前完成终极任务。任务是常量,其他是变量 设计两个场景和终极任务有关: 一个场景是拼命的阻止任务; 一个场景是拼命地实现任务。 这两个场景最终会汇集在同一个时间点,他们就可以进行交叉剪辑。

    上面的时间点我们叫做‘计时器’,终极任务和计时器,二者缺一不可。

  2. 时间优先的交叉剪辑

    对千钧一发的某一时刻的交叉剪辑。时间作为常量,其他是变量。该种交叉剪辑讲究同时性、相关性

交叉剪辑成立的剧作要素

  1. 明确的任务
  2. 启动的倒计时器(可以是视觉的钟表,可以是人类常识-让观众心里的计时器开始)
  3. 心理动机:非此即彼的人物处境(例如:要么逃掉、要么死亡)
  4. 延长时间,悬置结果(可以加强戏剧张力)

场景之间的交叉剪辑

  • 从多个场景之间的交叉剪辑到单镜头之间的交叉
  • 悬置事件结果,延长时间
  • 越靠近事件的交汇点,剪辑的镜头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快

交叉剪辑可以让场景之间长生一种因果关联感,让观众会因为这个因果关联,为事件的结果而担忧,这样事件就可以发生了。

平行剪辑

平行剪辑与交叉剪辑的区别:

  • 交叉剪辑强调两个场景的同时性。例如:男人往车站赶、火车即将出发,这里强调同时性。

  • 平行剪辑并不强调同时性。例如:男人分手后花天酒地、女人分后郁郁寡欢,这里并不特指这两件事情是同时发生的,而是对照效果。

  • 交叉剪辑强调因果关系。场景1中发生的事情会影响到场景2.

  • 平行剪辑并不强调两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平行剪辑的使用

  1. 平行剪辑是交叉剪辑的子类型,不强调同时性,不强调因果关系。
  2. 在因果关系并不明显的场景、镜头之间建立平行剪辑
  3. 平行的场景和镜头之间,即使不是强烈的因果关系,也要有意义上的相关性

蝴蝶效应:任何微小的变化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平行叙事结构为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影响叙事的一种方法?

因为看似不关联的事情,最终有可能产生因果关系。比如新冠病毒:最初它存在于武汉海鲜市场,此时我们都认为这是地区性事件,与自己无关。但它最终却影响了所有人

如何实现镜头间平行剪辑的流畅性

  1. 画面构成(相似的色调/光影/构图)
  2. 连贯性(动势/运动方向上的连贯一致,让观众把转换感降低)
  3. 声音元素作为介质连接镜头A、镜头B

重复并置与反差并置剪辑

最后

影像叙事语言 - 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