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摄影构图学

第一章 艺术和摄影

艺术效果完全取决于艺术家是否从这个题材中发现了和感知到了抽象的视觉美点,以及处理他们的能力;经过这番处理,观众才能看到艺术家曾经看到过的东西,激发出和艺术家同样的感情。

自然存在的事物无所谓美和丑,正是艺术家,才有能力发现美的本质,并把它展现给人们。

照片的好坏和被拍摄物的面貌关系很少。题材里固有的美并不一定等于照片是动人的。艺术品是由抽象的美点构成的,他和机械地模仿自然是两回事,惟妙惟肖不能作为艺术品的出发点,也不是评价艺术品的标准。事实上,效果最好的照片,是既不违背自然形式,又力求高度简化,敢于大胆处理线条/色调/形状和质感的那些作品。艺术就是汲取这些最本质的视觉美点,使之处于突出地位,剔除那些妨碍中心思想的成分,或使之处于次要地位。

每一个题材,不论它是平淡无奇还是宏伟壮丽,它都包含着几乎是无限量的视觉美点。它有时稍纵即逝,有时藏在普通的外表下难以辨认。从题材中发现这些线条/色调/形状和质感,把他们纳入取景器,使观众可以轻松的对这视觉美点一目了然。这就是构图的全部内容。

强行套用构图模板,即使安排的十分工整,却也不可避免地过分雷同,令人生厌。另一方面,单凭直觉构图,或许能产生一些值得一看的作品,但在更多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带有偶然性,不能保证把摄影家想要表达的思想传达给观众。

也许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大部分是通过文字进行的,我们总是习惯赋予照片以文字含义。好奇心驱使人们固执的注意着照片里的所谓情感上的或道德上的暗示,也许还有他背后的故事。因为我们认为艺术品本身就具有文字含义,所以我们要寻找‘画面以外的文字’来向我们自己或别人解释艺术家的意图。然而,有意义的‘画面以外的文字’是不存在的。摄影家的信息纯粹是视觉的。照片中表现得任何含义只能看,不能读。即使对一幅照片得艺术价值做口头解释,也有可能夸大某一特点得重要性,而同时扭曲了所有各部分之间微妙的和谐关系,充其量不过是简单化的理解艺术家得用途。

摄影艺术家不仅要有想法,还要继续深入钻研提高自己得技艺。甚至应该像二十世纪得画家一样,达到一个相当高度得水平,达到能够自由运用自己记忆和思想得地步,甚至可以大胆运用有时看起来不正确得粗劣创作手法。 许多艺术家富有挑战性得性格,他们喜欢反驳那些已被公认为正确和基本得东西。他们改变了透视关系,随意处理比例关系,虚构不可能得场面,用假设的自然光源安排相互矛盾得照明,打破已有的色彩协调关系。反传统主义成了大多数艺术家所追求得倾向。

第二章 形状

画面和图形的相互关系

  • 边框所包容的空间叫做画面;
  • 画面里得形状或物体叫做图形;
  • 图形与画面的空隙间隔叫做空间背景。
  • 图形的移动会带来空间背景的改变。

在摄影实践中,人们往往不是把事先想好的美学构思加在拍摄题材上。相反,摄影家依靠他的特殊的敏感,能对题材的感人因素做出即兴反应,并从题材本身获取需要集中表现的美的素质。必须培养自己观察的习惯并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这就是你取得经验的基础。有了这些经验,才能促使你对某个情景做出瞬间的视觉翻译,才能产生优秀的作品。

大多数初学者看到了蒙德里安的作品都认为它们并不难,但要模仿起来却发现,要创造一个满意的布局比他们所想象的要难得多。 给每一个形状定位时都要考虑到如果把它放在另一个旁边会是什么样子,并要考虑它对整个构图的外观产生什么影响,尤其要考虑到空间背景的大小和形状。 各种艺术风格的相互依存关系 艺术是各个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力量的反映。当这些力量发生变革时(他们确实是不断变革的),必然要在艺术上反映出来。

第三章 线条

线条在自然界中是根本不存在的(自然界的物体再细也有宽度)。线条是人们发明出来的,以便用它来确定固体物的边缘界限和物体表面的连接处。它很可能是远古文明中用以交流视觉信息的最初手段。

照片中的任何一个内容,如果不是为了提出来专门研究,就不能看作是孤立的东西。因为任何一个内容都和其他内容密切相关,而且还影响着背景空间和整个画面。

线条的象征性联想作用

原始人用象征物作为一种本能的视觉语汇来表达口头语言不能表达的感情和思想。这类象征物已经深深扎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

  • 垂直线:代表生命/尊严/永恒/权力/抗拒变化的能力
  • 水平线:趋于安定/平静/死亡/大地/天空
  • 斜线:行动/危险/崩溃/无法控制的感情和运动
  • 参差不齐的线:闪电/意外变故/毁灭
  • 圆形和曲线:大海般流畅/优雅/色情/成长/丰收
  • 垂直和水平线结合使用:人造的结构
  • 三角包含圆形/十字形:宗教

轮廓线或边线

人们对形体的感觉不止通过视觉,还通过触觉。往往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感觉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多重含义,从而大大影响了照片的表现力。要解决这类问题并不容易,不少优秀的摄影人员曾为此感到棘手。

当照明条件突出了一个物体的立体感,同时光斑和阴影又增强了他的深度感时,我们对他周围的界限感就削弱了;边缘的连续感也消失了。(因为轮廓与阴影融合了)被隐藏地方又想象力给补齐了,想象力还使我们感觉到,和每个暗边相对的那一面都是处于高光之下。利用这种想象力我们可以调整光线,获得观看的立体感。

第四章 明暗

照片的立体感是通过控制画面中的明暗变化来表现的。

高调和低调

高调:如果主要包括了灰色级谱的上半部分(白-中灰),一般来说他表现得是轻松愉快的气氛。(思考:如何用高调拍出阴郁气氛) 低调:高调相反

艺术家在表现他的主题的时候,必须能够不受约束的选择他的调子。艺术上的墨守陈规是创造力的障碍。拘泥于简单的反映,屈从于公众的低级趣味,只能产生乏味的没有特色的作品。 夸张是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摄影艺术中,夸张的机会主要存在于明暗控制当中。

当一个物体被充分照明,他的每个部分由于明暗分明而能清楚的辨别出来时,这时所强调的是被摄物体而不是整个画面。我们不禁会注意到他的突出的轮廓,他是那样的明显,以至于我们不会去留心照片的整个构图; 相反地,如果光与影的配置没有把每个具体形状分别强调出来,这时整个画面的整体感就增加了。光线是使物体能被看见的力量,也具有淹没物体的能力。边界能被隐藏,轮廓会变得模糊。整体感加强了,观众不会再注意每个局部,而是把照片当作一个整体来看。

一幅作品的构图好坏,往往当你不去注意主体为何物时才能看的更清楚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主体与构图不需要紧密配合。而是说把照片倒过来观察时,你便能够集中注意他的明暗配置,看出他们对整个画面的影响。

通过对明暗的加强对比的控制手法,我们能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画面的任何一个部分。

有人可能认为,只有在手绘画中才能不受约束的配置明暗。完全不是这样的!虽然摄影家要控制照片中的每个明暗变化并非易事,但实际余地要比人们想象得多。(自然光稍加改变/自由选择拍摄位置等)

明暗配置在表现感情方面是很有影响的一个手段。平静还是活跃,强烈还是温柔,整齐还是不规则。。。所有这些甚至不止这些,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明暗配置来达到。这方面的潜力是无限的;如果说有限的话,那是因为摄影者本身的洞察力有限。

第五章 质感

触觉鉴别

质地的概念是和触觉有关的,和皮肤与物体表面所接触时的触感有关。它和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相辅相成。一种完全的鉴别能力往往需要依靠两种或更多的感觉器官共同行动才能形成。例如马皮看起来光滑,摸起来却是又粗又硬。

通过长期的体验,我们培养了一种鉴别质地的记忆能力。

触摸欲望

为了自我满足,感官上的愉快,或者为了辅助视觉,人们往往有一种内在的,要求触摸物体的强烈欲望和去体验质地的好奇心。成年后社会的教条教导我们要约束自己的本能。虽然人体的各种倾向性受到了遏制,但好奇心和欲望仍然是强烈的。人们需要满足自己的这种触摸要求。

质地激起的情感反应

质地能对我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影响,不论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不容忽视。

例如花瓣让人镇静和宽慰,腐烂或昆虫令人厌恶。(思考,如何拍出逆向普遍情感的片子?)

触觉和视觉的相互关系

一切感觉相互之间都有密切联系。

物体表面的差异虽然是纯粹视觉上的,而且人体也没有机会去接触这个表面,但是这种表面质地的外观本身就足以向大脑传送一个刺激,从而使人得到一种触觉反应。触感的产生并不取决于手指是否接触,虽然我们没有实际接触物体,但对于他的特质仍会由经验带来一种幻觉。

视觉质感

在视觉可辨范围内的任何明暗变化都能产生出一种视觉质感。强光,层次,反射光和阴影——所有这一切都是和质感有关的因素。

印好的报纸除了具有作为新闻报纸本身的特点之外,也可以体现不同的质感。字号,字形,铅条,油墨的浓度,栏目的宽度以及段落的长度等,对于光线的吸收和反射都有显著不同的影响。同一份报纸的每一页,由于复制,插图和间隔的密度和性质不同而带来各具特色的质感。

阳光通过网眼窗帘,将窗帘的团投射到纸上,这样形成的光亮部分和阴影部分,完全改变了原有的视觉质感。

照片仅仅确定影调的明暗值是不够的,质感是构成这个数值的组成部分,他和影调本身同等重要。

质地对视觉形象和感情状态的影响十分强烈,所以摄影家和其他从事视觉艺术的艺术家一样,对于它的效果不能漠然处之。他们对于触觉与视觉之间的心理关系必须特别敏感。对于各种材料的感觉及其本质必须具有深刻的了解,才能有效的表现他的美的素质。

要不断的努力提高敏感性,增长才干观察生活,才能创造出意味深长的的作品。

不需要通过题材的其他作用,质地本身就能产生一种揭示内在诗意的暗示力。摄影家只要能表现出对物体的风物感受,就能再现他们赏心悦目的激情和美感。

每一幅照片都回荡着摄影家的思想和感情。如果你在观察中对自己的观察对象产生数种感受,你的照片一定能反映出多种激情,这回使你的照片更有观赏价值。因为质地常常是和触摸、声音和味道密切相关的,所以你把各种感觉综合的越多,你的创作想象力就越富于个人风格,你所反映的意图就越接近客观事物的真实性质。

不要只满足于客观再现主题,而是要想方设法用夸张的手法去反映你所认为最具有意义的质地或其他方面的特征。

第六章 立体感

利用光影效果制造立体感

第七章 设计原理

构图手段

有时候,视觉要素(前面章节提到的内容)和构图原理(后面章节的内容)的作用容易被混淆。

视觉要素就是形状、线条、明暗、质感、立体感;他们可以被看作是照片的组成部分,正像我们把构成主题的景物看成是照片的组成部分一样。

构图原理就是对比、节奏、优势、平衡、统一;他们是艺术家把各个分散的部分组成一副完整的照片时所采用的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视觉要素是传达视觉信息的语汇。形状、线条、质感、立体感的配合使用,能够起到互相加强效果的作用。如果他们不是按照某一前提加以组织,艺术家的意图就无法表达。

对比、节奏、优势、平衡、统一这些原理是艺术家用来把所有设计要素结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工作方法。

这整个工作过程——选择能够表现摄影家意图的视觉要素,根据各项原理,加以适当安排——这就是照片的构图。


决定性瞬间这个词被歪曲了,布列松的本意指的是一个视觉高潮,即画面的美感在那一瞬间达到极致。而大部分人理解的是叙事性的的潮。但布列松本意不是讲故事,他只是想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找到画面的秩序,找到视觉的高潮。

萨考夫斯基提出的摄影理论五要素:

  • 物本身,也就是人对于现实的选择
  • 细节,细心观察并且拍下细节线索,可以叙述事实
    • 细节是能代表真相的事物,不是放大某一物体
    • 细节可以引导观看者思考这些细节符号所蕴含的意思
  • 边框:
    • 摄影是一种选择和取舍
    • 摄影师可以选择用边框来框定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且呈现给观看者看(不同的物体不同的形式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意义和关系)
    • 故意在边框留一些画面之外的物体,可以平衡画面和让人产生联想
  • 时间,布列松认为“决定性瞬间”指的是视觉高潮,即画面的美感在那一瞬间达到了极致(并不是叙事上的高潮,只是在那一瞬间找到画面的秩序)
  • 有利机位,角度机位(观察世界不同的方式)

总结:后四个是摄影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特性,摄影在很多领域专业(美学数学几何学心理学等)都有涉及。


照片本身不能解释任何事情,但是它却不断的邀请你去推测去幻想

通过精致照片而获得的认识,将永远是某种滥情,不管是犬儒的还是人道主义的滥情。它将是一种折价的认识——貌似认识,貌似智慧;如同拍照貌似占有,貌似强奸。 摄影通过以一个复制的影像世界来装饰这个已经拥挤不堪的世界,是我们觉得世界比它实际上的样子更容易为我们所理解。 需要由照片来确认现实和强化经验,这乃是一种美学消费主义,大家都乐此不疲。工业社会使其公民患上影响瘾;这是最难以抗拒的精神污染形势。强烈渴求美,强烈渴求终止对表面以下的探索,强烈渴求救赎和赞美世界的肉身——所有这些情欲感觉都在我们从照片获得的快感中得到确认。但是,其他不那么放得开的感情也得到表达。如果形容说,人们患上了摄影强迫症,大概率是不会错的:把经验本身变成一种观看方式。最终,拥有一次经验等同于给这次经验拍摄一张照片,参与一次公共事件则越来越等同于通过照片观看它。十九世纪最有逻辑的唯美主义者马拉美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为了在一本书里终结。今天,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为了在一张照片中终结。